Clubhouse来势汹汹,社群媒体即将大洗牌?它又是否能成为品牌端行销利器?
这一周来,距离台湾另一端的的矽谷刮来了一阵强风,刹那间,所有的人都在寻问「请问你有没有邀请函?」「谁能带我上车?」究竟这个Clubhouse为何方神圣?而这个短期内市值上估10亿美元的「古老的新创意」又会对整个行销产业产生何种冲击抑或是社群大洗牌?
欢迎加入「菁英俱乐部一员」
2020年的五月,由矽谷两个创业家Paul Davidson与Rohan Seth开发的这款社交软体初上线不久,内部成员不过区区1500个人左右,却在短时间内便火速引燃市场,估值上看10亿美元,除了拜几位科技圈与娱乐圈名人率先成立帐号所赐,近期来又有Tesla创办人与Robinhood总裁相继上线「加持」,我认为,真正让Clubhouse快速炸锅的最主要因素正是这个「菁英限定」满足了身为平凡人类所需要的优越感,即便这种「菁英行销」不是首例,但拿到这张门票,挤进了这个小圈圈后,除了更能显示自己的「与众不同」「尊爵不凡」外,「来吧,我有两张邀请函」的限定机制更让人开始重新检视自己与他人的关系,评估发送给谁才更能「价值兑现」。
老调重弹的语音聊天室?
语音群组聊天,听起来这个idea在市面上从来没有缺乏过,而这款看似老调重弹的语音聊天室究竟凭著哪点魅力让人对其产生极高黏著度?除了全世界Covid-19大流行造成的社交行为模式大改变外,我们可以说,Clubhouse就像是你去一个酒吧或咖啡厅,能正大光明聆听别人正在讨论的话题,有的群组分享著如何有效募资,大谈新创圈的苦与泪,下个房间分享的是爱情遇到的1001个烦恼,你若找不到共鸣,离开也请自便,在这里,你有选择权,可以默默加入也可无声的退出,甚至可以举起手来发表高见,而Podcast你只能选择接收,没有话语权,显然Clubhouse这种随性无压力的模式,让人感到更舒服自在,而每个房间都像是一个神秘箱,你永远不知道今天会听见什么,这也是最Clubhouse吸引人的地方所在。
肆无忌惮的议题与大量破碎的知识轰炸
由于目前Clubhouse并未对内容出现太多管制,不少人也为了跟上这波热潮,急于分一杯羹,在这人人能成网红的年代,导致平台房间内容大多空洞平淡,变成破碎不堪的知识轰炸,或是变成网红名人的瞎聊自high房,很容易造成浪费大量时间却只能得到零碎内容的窘境,一切看起来都仅是个娱乐取向,虽然人人能当起讲者,但经营一场有意义的「房间论坛」并不容易,除了考验主持人控场功力外,现场讲者有没有真正的硬实力,与口条才是其关键,当然,打发时间那就另当别论,而Clubhouse还有其他隐忧,像是中国,大量用户的涌入讨论著禁忌的议题,不少两岸敏感主题像是新疆、香港抗议活动等,都有可能加重两岸局势的紧张,再来,根据Vulture文章说明,Clubhouse可能成为一个internet wasteland(社交网路的荒地)讨论到后来可能会荒腔走板且偏离主题,甚至出现人身攻击,这些隐忧将成Clubhouse的一大挑战。
如何产生商业模式?又如何成为行销利器?
目前看起来声势高涨到不行的Clubhouse,下一步会在哪还尚未有清楚的Picture,商业模式也并不明朗,但可以观察到的是,有不少人已开始摩拳擦掌的布局,准备将Clubhouse纳入另一种行销利器,而目前多数品牌在Clubhouse的布局多为参与相关知识的群组讨论,抑或是开启自身产业相关主题房,若真能即时性带给听众新的产业观点(Perspective),这种更贴近人性的互动,确实能提升品牌的专业形象,再来,这也可能变成企业主的新渠道与潜在的投资人连结交流,声音版的Shark Tank(美国实境节目,参加者上台pitch自己的商品寻求投资人投资) 有机会落实,且在未来,Clubhouse的稀有性会逐渐降低,不意外的也可预期即将开放android用户使用,目前Clubhouse还是处在测试性阶段,虽还看不出其商业模式,但也指日可待,未来clubhouse还是得面临一连串市场上的考验,就像当年的Tik Tok与Instagram也只是供个人分享照片与短影音的平台,现在却成为了行销人员的重要渠道,企业主或品牌端应花时间关心Clubhouse走向才是。
Daisy Wu 人居加州矽谷。在时尚产业当过公关,经营过designer select shop,之后转到Dating app产业工作近五年,经历公司从新创到上市上柜又失败。 自诩为交友软体兼约会专家,专门解答爱情大小疑难杂症,分享在矽谷上百次的约会见闻。